人生一切都在變化,諸行無常。就如人身,由小變大,由大變老。年輕時,覺得時間很多,對一切都充滿衝勁與希望,年老時,覺得時間越來越少,前途有限,大多時候就是談談當年勇,說說過往美好。就如旭日東昇與日暮西山兩樣情,隨著年華逝去,常常會想起昔日美好時光,有時憶起過往徒留的遺憾,只能感嘆無奈。
野草莓,一段回到過去,擁抱昔日的旅程。
野草莓是英格瑪·柏格曼代表作之一,1957年在瑞典上映,由柏格曼編劇與導演。此時他三十
九歲,臨近四十歲,卻說了一位已經七十九歲老人的故事。看電影時,你會覺得是個高齡創作者,要不怎麼能夠如此將一位已是黃昏之年的老人故事說得如此貼切。無論是對於死亡的恐懼,時時憶起過往,還有那些深藏心中不為人知的秘密,作者透過影像故事入木三分刻畫一位老人心境與人生問題。
觀 點
若是以電影類型來看野草莓,它是一部公路電影。主要講述79歲高齡退休教授伊薩克要前往母校接受榮譽博士學位這段旅程的故事。透過這段旅程,我們可以得知創作者所欲探討為何。先是兒媳婦陪著伊薩克走過這段旅程,我們能夠得知伊薩格的兒子與兒媳婦之間的問題,更多的是可以了解伊薩克與兒子之間的關係與問題。而在旅程中,伊薩克與媳婦還會遇見不同的人事物,諸如三位搭便車的兩男一女年輕人。藉由這三位年輕人,我們可以明白愛情在年輕人中顯現的面相,這似乎也呼應了伊薩克年輕時與表妹之間的感情曖昧,同樣是三個人的問題。旅途中除了三位年輕人之外,中途伊薩克又讓一位中年夫婦上車同行一段。柏格曼用一輛車,三個世代對比了青春、中年與年邁,同時展現了不同年齡層對於愛情與婚姻各自不同的面相與問題,簡潔有力描述愛情進入婚姻後的真實面貌。這樣的呈現,讓各個世代還沒進入婚姻或已進入婚姻中的人,冷暖自知。
柏格曼的父親是牧師,他從小在天主教家庭長大,所以對於信仰探討常在作品中出現。就如啟蒙李安,令他景仰柏格曼的「處女之泉」就是柏格曼用來質問上帝的作品,李安稱其為如此暴力。柏格曼是有信仰的人,因為信所以懷疑。若是沒有任何一絲懷疑那就是迷不是真信。對於想相信的,你會深究你所欲相信的到底是什麼。所以可以常在柏格曼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看見對於上帝的探討。
敘 事
野草莓可以說是不同時空交錯敘事但又能視為線性敘事,主要是柏格曼的場面調度。柏格曼將現在與過去的時空並置。從伊薩克途中回到小時候成長的地方,他就從同一個場景,進入不同的時間,有時年老的伊薩克還會與年輕的他在同一個場景出現或是與年輕的表妹對話,
這樣的安排貫穿整部電影。這也如柏格曼所說,他想呈現一個人可以在現實與歷史往事中不斷穿插變換的作品。時而在現在,時而在過去,時而在夢境,甚至還安排一場展示他自我內心深處藏著對於亡妻的秘密。這樣交錯的表現非常流暢不突兀,不同於好萊塢電影需要借助一個媒介才能完成回到過去或進入夢境,這樣的表現完全可以見到導演場面調度的功力,是一種意識流的表現手法。
旅程有開始就有結束,伊薩克順利獲頒榮譽博士學位,這趟旅程讓他遇到不同人事物,不僅讓他面對自己也令內心起了變化。在故事最後,伊薩克與兒子見面,從故事開始他與兒媳婦的交談,可以知曉他們父子倆的關係並不親,這在旅程途中伊薩克前去探望年邁的母親,從兩人的互動,兒媳婦這位旁觀者就道出原來伊薩克父子倆的關係其來有自,這從伊薩克母子倆的關係窺知一二。旅途歸來的伊薩克面對兒子雖然欲言又止,但可以明白他有了想多親近兒子的念頭,他對於照顧他多年的女管家也多了一絲和藹。透過這段旅程讓年事已高的伊薩克明白在已近黃昏的階段,除了難忘過往還要擁抱現在,與自己和解。
柏格曼的作品都探討複雜人性與人生問題,而這些或多或少都與他的成長背景與人生經歷有關。創作來自生活,有了感受透過創作表達,這才是真的創作者,柏格曼是一位真正的創作者。這也難怪諸如伍迪艾倫、李安等等創作者都景仰他。李安甚至在伯格曼晚年,特地去見這位啟蒙導師一面,兩人相見恨晚。
野草莓
Comments